阿肯那頓與阿馬納時期

有人對阿肯那頓(Akhenaten)本身或他的宗教感興趣,有些則是為其獨特的藝術著迷。這些藝術對當代觀者的品味有強烈吸引力,並提供一種埃及傳統描繪少見的即時感(sense of immediacy)。阿肯那頓做出的激烈變化使他被描述為「人類史上第一」,並導致對他背後動機的無盡猜測。他是英雄還是反派,但看評論者的觀點。

阿肯那頓

阿肯那頓大約在西元前1353年登基。他父親Amenhotep三世的統治既長又繁榮,國際外交大幅取代先人的不斷軍事征戰。期間還在底比斯(Thebes,現盧克索 Luxor)有過一系列盛大周年慶典*。底比斯不僅是當時埃及宗教的首都,也是國神阿蒙—拉(Amun-Re)的家。   

 

*此指賽德節(Sed festival),通常於法老在位30年時舉行第一次(所以不是每位法老都辦得到),象徵性的讓法老重獲新生。之後每隔幾年再辦,Amenhotep三世分別在30、34、37年辦過賽德節,一次活動可能維持數月。

新法老被加冕為Amenhotep(意為「阿蒙神是滿意的」)四世,以新法老之名進行的神廟建造與裝修計畫即刻啟動。他在位最早期的作品還跟前人相似,但一、兩年後他開始以非常不同的藝術風格為阿頓(Aten,神聖太陽光盤)在卡奈克(Karnak)建造神廟,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阿肯那頓以榮耀這位神。 

 

*阿肯那頓這個名字意思是「為阿頓而有用」(Effective for Aten),由名字中所連結的神不同,可見信仰的轉變。

阿肯那頓的王后(great king’s wife)是娜芙蒂蒂(Nefertiti),他們有六個女兒。他還有其他妻子,其中包括可能是圖坦卡門(Tutankhamun)生母的神秘Kiya*。王室女眷在此時期藝術中扮演非比尋常的角色,尤其娜芙蒂蒂,她時常被描繪在丈夫身邊。 

 

*DNA判斷圖坦卡門生母是被稱為年輕女士(the Younger Lady)的木乃伊,她也是Amenhotep三世的女兒,但名字不詳。

娜芙蒂蒂約在阿肯那頓12年從考古紀錄裡消失*,有人認為她改以神秘共治者斯門卡拉(Smenkhkare)之名現身,直到阿肯那頓統治結束。 

 

*2012年比利時魯文大學的考古團隊在阿瑪納北方的欣尼斯採石場(Dayr Abu Hinnis)發現一段文字,寫著:阿肯那頓16年,以及「皇后,他(指法老)的最愛,兩地(指上、下埃及)的女主人,娜芙蒂蒂」,將娜芙蒂蒂的最晚考古出現紀錄後往推4年。

宗教改革 

古埃及傳統上崇拜多神,祂們以人、動物或獸首人身呈現。一些神專屬於特定地方或城鎮,其他則廣受歡迎。太陽神祇,例如拉(Ra),因其有距離但又普遍的力量和法老在不論埃及境內外都擁有至高權力的概念相符,從早期就在埃及國家級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 

到了新王國時期,太陽神祇再次變得重要,其中阿頓(Aten)是有形的太陽,每天都能看見祂穿越天空。阿肯那頓提昇阿頓地位至「唯一的神」,以放射光芒的圓盤呈現,光芒末端是伸向王室成員的手,有時候還賜予象徵生命的符號。

阿肯那頓一家常被刻劃在崇拜阿頓,或單純在太陽下進行日常活動。王與神之間的緊密聯繫藉由藝術和文字一再被強調。法老是平民百姓和神之間的聯繫,不過一般大眾應該崇敬的對象似乎是阿肯那頓一家,而非阿頓本身。 

阿肯那頓與娜芙蒂蒂在阿頓底下與女兒嬉戲。這時期的藝術相較之下注重日常活動

儘管只有阿頓被實際崇拜並供奉於神廟,阿肯那頓的宗教不太算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其他諸神依舊存在,並出現在銘文中,雖然主要是其他太陽神祇或抽象概念的人格化。其實連阿頓的完整名字——會如同法老之名寫於王名環內——也是描述阿頓與其他神祇的關係。然而,多數傳統神祇是不被包容的,工人被派往埃及各地的神廟,去鑿除祂們所有的名字和圖像。 

大阿頓神廟石碑(現藏於義大利都靈博物館)上可見早期阿頓名字的寫法,其中包含 Ra-Horakhty(日出的太陽)和舒(空氣神)。右邊側面兩個大的是阿頓,左側面四個是阿肯那頓和Neferneferuaten。

在阿肯那頓統治期間,有創作出一些阿頓的頌詞,讓我們可以一觀James Allen*所形容,阿肯那頓宗教的「自然哲學」。為了讚揚太陽的全能,裡面也陳述大自然的驚奇;太陽升起時所有生物歡騰,而骯髒的東西在沒有太陽夜裡出沒。 

 

*美國埃及學家,現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

阿馬納時代的藝術 

阿肯那頓在統治早期就以藝術宣示自己迥異作風的趨向。巨大雕像、卡奈克阿頓神殿的壁面浮雕都很誇張,就阿肯那頓出生前延續數千年,以莊重、克制為特色的埃及王室及貴族藝術來看,更是近乎怪誕。這些在今日看來也許有驚人而奇異的美感,我們很難體會第一次看到、從未接觸過傳統埃及以外藝術風格之人感受到的強烈震撼。

遷都製阿馬納後,藝術不再那麼誇張。儘管常常被形容為「自然主義」,在人體描繪上仍極具風格。王族的頭顱拉長、梨型身體、纖細軀幹,以及豐潤腹、臀、大腿。

梨形身材的阿肯那頓像

王家藝術的主題也變了。雖然法老拜神的正統畫面依舊重要,對平凡、日常生活的也被重視,包含阿肯那頓、納芙蒂蒂與女兒們在阿頓光芒下玩樂的親密描繪。王室墓葬裝飾中亦可見飛禽走獸在旭日下嬉戲。傳統埃及藝術傾向強調永恆,阿馬納藝術則著重在只因為光而存在的生活細節,以及太陽給予生命的力量。 

除了宗教和藝術上的變化,阿肯那頓還使神廟建築工法出現改變:石構造改用較小的石塊*,並以強力泥漿固定。官方銘文也不一樣了,紀念性文字從舊式語言傳統開始反映當代口語。

 

*這種較小(且有固定尺寸)的石塊被稱為Talatat,搬運施工上更方便,但在後來的時代又被摒棄,屬於阿瑪納時代的特殊產物。下圖為羅浮宮館藏的浮雕Talatat塊。

阿頓的地平線

阿肯那頓決定供奉阿頓需要一個未被傳統神祇祭壇染指的地點,於是在中埃及選一個地點作為新都,並稱之為Akhetaten*,意為「阿頓的地平線」(Horizon of the Aten)。這是一個三面有峭壁包圍的沙漠,西側則是尼羅河,即今日的阿馬納(el-Amarna)。法老在城市邊界峭壁上留下一系列紀念銘文,闡述他遷都的理由,並以建築清單描繪他對這座城市的建築計畫。 

 

*這個地名的英文拼寫和阿肯那頓很像,只有其中的n換成t,如果有機會自己閱讀英文資料,注意別混亂喔! 

Akhetaten峭壁上的界碑

城市東邊有一條通往沙漠的山谷,法老在那裡為家人鑿墓。雄偉的阿頓神廟群在接近河流的平原建起。神廟沒有屋頂,直接承受天空與陽光——這可能受到早期祭祀太陽神拉的神廟設計影響。其他具信仰重要性的場所則座落在沙漠平原邊緣。這座城市裡還有至少四座王宮,形式各異,以及所有支持王室、宮廷和神廟所需的行政設施、倉儲和工作室。

Akhetaten有時被形容是某種烏托邦計畫,然而,儘管城市的神廟與王宮區明顯經過規劃,並沒有證據顯示阿肯那頓對民生有所安排,住宅區呈現出自然發展勢態。有錢人似乎就以高牆圍地,在裡面建造寬敞的房子和附屬建物,而跟隨朝廷而來的人們就把房屋和棚舍擠在這些圍起的豪宅之間。 

這個城市可能比其他當時的城市中心不壅擠,但那是因為這裡只被短暫居住,擴充的過程仍處於嬰兒期。阿馬納是少數我們有可觀考古資訊,能夠探知人們如何在古埃及生活的地方。 

阿馬納遺跡

後續 

阿肯那頓死於在位的第十七年,而他的改革在那之後沒有續存太久。對於他的共治者斯門卡拉,我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在阿肯那頓死後,顯然沒能維持權力太久。王位傳到一個小孩——圖坦卡門(原名圖坦卡頓*)身上,他可能是阿肯那頓和Kiya的兒子。

 

*圖坦卡門這個名字意思是「阿蒙神的活圖像」(living image of Amun),原本則是「阿頓的活圖像」。 

攝政代表這個孩子管理國家,且很快放棄Akhetaten和阿頓崇拜,回歸埃及傳統的信仰與宗教中心。神廟和諸神祭祀恢復,人們離開他們的房舍,重回舊首都底比斯和孟菲斯。 

隨著時間推移,恢復傳統信仰的行動轉變成對與阿肯那頓相關事物的全面抹消,他的圖像和名字被移除。他的神廟被拆解,石塊再利用於其他正統建築的地基,Akhetaten逐漸瓦解,成為沙漠的一部分。他和直接繼承人的名字被官方王表忽略,所以他們在考古發現Akhetaten前幾乎不為人知,而圖坦卡門墓的發現又使他們成為古埃及最有名的統治者。 

本文譯自 BBC History(2011/2/17最後更新),作者Kate Spence現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2024年11月編修、重新配圖,並以色塊補充說明。

延伸參考

阿馬納的考古挖掘和研究仍持續中,目前成果呈現在Amarna Project 網站上。


留言

在〈阿肯那頓與阿馬納時期〉中有 11 則留言

  1. […] 新王國大部分的時間裡,底比斯大祭司的財富與權力緩緩上升。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頓的阿馬納革命可能就是企圖破壞這股力量的失敗嘗試。 […]

  2. […] 埃及的穩定在第十八王朝末期Amenhotep四世,也就是阿肯那頓(Akhenaten)時稍微中斷。他改變了埃及一直以來的宗教信仰模式,並且關閉大多數的神廟,而偏好一個新的神,太陽光盤阿頓(Aton)。這段動盪與巨變的時期被稱為阿馬納革命(Amarna revolution),一般相信在這期間埃及喪失諸多對亞洲和努比亞地區原有的影響力。然而,這些損失也有可能是當地政治環境改變的結果,一個更強大、更具有影響力的西台帝國正在成形。(延伸閱讀:阿肯那頓與阿馬納時期) […]

  3. […] 埃及的穩定在第十八王朝末期Amenhotep四世,也就是阿肯那頓(Akhenaten)時稍微中斷。他改變了埃及一直以來的宗教信仰模式,並且關閉大多數的神廟,而偏好一個新的神──太陽光盤阿頓(Aton)。這段動盪與巨變的時期被稱為阿馬納革命(Amarna revolution),一般相信在這期間埃及喪失諸多對亞洲和努比亞地區原有的影響力。然而,這些損失也有可能是當地政治環境改變的結果,一個更強大、更具有影響力的西台帝國正在成形。(延伸閱讀:阿肯那頓與阿馬納時期) […]

  4. […] 新王國大部分的時間裡,底比斯大祭司的財富與權力緩緩上升。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頓的阿馬納革命可能就是企圖破壞這股力量的失敗嘗試。 […]

  5. […] 前面已經提到的阿圖姆(Atum)是太陽城地區信仰的造物神,不過早期王朝和古王國埃及正在經歷信仰觀念的轉變,而後形成一個崇拜太陽的國度。太陽神拉(Ra或Re)的名字則大概在早期王朝時期的太陽城出現(所以希臘人稱之為太陽城一點也不為過),法老以太陽神為王權的來源,所以大力支持,拉很快的成為全國性的信仰主神,阿圖姆於是被與拉結合,代表落日,是太陽疲憊衰老等待重生的形象。上圖中也把阿頓(Aton)列為等同,祂是阿馬納時期被奉為唯一真神的太陽光盤神,同樣是太陽信陽的一環。不過,事實上後期很多神都與拉聯名,所以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混淆。 […]

  6. […] 有財力為自己留下紀錄的多是帝王將相。圖為中王國開創法老,第十一王朝的Mentuhotep二世與女神哈托爾(已在阿馬納時期遭到破壞)浮雕。(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

  7. […] 〈阿肯那頓與阿馬納時期〉(背景介紹) 〈娜芙蒂蒂即將現身?!〉 […]

  8. […] 這段文字,除了讓我們知道兩個曾經人名,更重要的是確定這個城市直到 Amenhotep三世末期(至於這個時期法老到底有沒有和兒子共治,目前學者看法不一)都還有人居住,因為他的兒子Amenhotep四世,也就是著名的阿肯那頓(Akhenaten),不久後將遷都到阿馬納(Amarna),將埃及帶入一個獨特而短暫的一神獨大時期。  […]

  9. […] 博士相信娜芙蒂蒂原本應該是葬在她和法老夫婿打造的城市阿馬納,之後被移到帝王谷,而在KV21找到的兩具木乃伊,a可能是安卡蘇納姆,圖坦卡門的王后,b則可能是娜芙蒂蒂。 […]

  10. […] 對照篇目,第二和第三兩個版本主要差異在於最終章。在新版,作者善用他熟悉阿馬納最新發現的優勢,以一個出土相對豐富的地點,更全面的呈現古埃及人的不同生活面向。十多年間,埃及學有不少新的發現和見解,因此作者也全面更新,並增添了其他篇章的內容。 […]

  11. […] 這位少年法老的父親阿肯那頓在雕像和壁畫的呈現中,也幾乎都會在耳垂上標示耳洞的痕跡,至今仍行蹤成謎的嫡母皇后娜芙蒂蒂亦同,甚至有學者將此特徵用作找尋她的特徵之一。這對夫妻另創的短暫新都阿馬納,在他們過世後不久即遭拋棄,急忙搬遷的人們遺留不少物品,成為考古學家研究的素材,其中也包括用較親民的埃及彩陶(faience)或其他石材製作的「耳飾」。 […]

探索更多古埃及

立即訂閱以獲得更新通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