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時代(332 BC – 396 AD) 

當馬其頓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進入埃及,他被視同阿蒙神之子般歡迎,並立刻被接受為新法老。他在地中海岸建立一座新城市——這是諸多名為「亞歷山卓」(Alexandria)的城市中的第一個。他同時著手修復第二次波斯佔領時造成的破壞。

Mosaic representing Alexander the Great in war gear.
穿著戰服的亞歷山大

在他和他的兩位馬其頓繼位者Phillipos Arrhidaeos和亞歷山大四世死後,他的帝國被將領瓜分,埃及由拉古斯之子托勒密(Ptolemy, son of Lagos)取得。他原本就是亞里山大親自任命的埃及總督(satrap),在這個分裂所致的戰爭中,他也有能力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

他和他的繼承者不僅繼續亞歷山大在埃及的修復政策,也支持在全國興建新的神廟。在菲萊島(Philae)上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 Philadelpos)首先重建第二十六王朝的伊西斯神廟;他的繼位者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 Euergetes)興建一座獻給荷魯斯的新神廟,並裝飾卡奈克孔蘇神廟的門面。他們的後繼者持續擴張這些神廟並興建新神廟,諸如丹達拉(Dendara)的哈索爾神廟和埃斯納(Esna)的庫努姆(Khnum,造物神)與涅伊特(Neith,戰爭女神)神廟,以此確保埃及神官和大眾的支持。

上埃及埃德富(Edfu)的荷魯斯神廟是托勒密法老建造的神廟之一。有些神廟在羅馬時代才完工

在托勒密五世統治時,有個埃及王朝試圖掌控權力導致一些動亂。

托勒密王朝晚期的內亂最終導致羅馬人介入,並讓托勒密十二世重返王位。從此羅馬開始在埃及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幾年後羅馬再次介入,支持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克麗奧佩托拉(練習人小提醒:她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埃及豔后」)。儘管克麗奧佩托拉是個有能力,而且有政治天賦的統治者,但她牽涉入羅馬奧古斯都屋大維和安東尼的權力紛爭,並很不幸的選錯邊站。當她和安東尼的戰艦在亞克興角戰役(battle of Actium, 31BC)中被摧毀,她走上自殺之路,埃及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雖然他們是希臘/馬其頓裔,但克麗奧佩托拉七世和她的兒子凱撒里昂(Caesarion)是最後兩個統治獨立埃及的法老。他們死後埃及併入羅馬帝國

羅馬皇帝也一樣,繼續在埃及建造神廟,藉此確保埃及祭司的忠誠,以及這個世界上最大穀倉的穀物穩定流出。羅馬時期初期是埃及最繁盛的時段之一:新城市建立,而且這塊土地被認為對於世界至關重要。

作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埃及比以往更對外開放。儘管在以前就有接觸外來者,卻一直固守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然而,自從被亞歷山大征服,埃及變得越來越希臘化。身為一個羅馬行省,而有希臘化的文化,埃及也對將會擊潰古埃及數千年文明的思想體系──基督教更開放。

在西元第一世紀,埃及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改信這個新宗教。很快舊神廟關閉並轉為修道院或教堂。原本保護萬物的舊神祇和法老圖像被基督徒視為惡魔並摧毀。神廟圖書館典藏的莎草紙文件成為最好的助燃物。

當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埃及成為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時,大部分的人口已經改信基督教。唯一維持古代信仰儀式的就是菲萊島的伊西斯神廟。儘管這個埃及最後的神廟雖然曾與新的基督教信仰和平共處,六世紀初卻流言四起,說這個雄偉的神廟藉由人牲崇拜惡魔。

西元535/537年,菲萊島伊西斯神廟被武裝威脅強制關閉,象徵著古埃及文明的終點。

菲萊島上的伊西斯神廟是埃及這塊土地上最後一個維持古埃及信仰之地,在被控為惡魔崇拜並以人獻祭之後,在535/537年強迫關閉

本文翻譯自 The Ancient Egypt Site(2014),2024年編修

練習人後話
很遺憾地要告訴大家,這就是「古埃及」的結局。而且,在基督教之後更有伊斯蘭教政權進入,埃及古代的傳統與信仰漸漸被淡忘,直到近代才由學者慢慢重新揭開神秘的面紗。


留言

在〈希臘羅馬時代(332 BC – 396 AD) 〉中有 3 則留言

  1. […] 比起前兩篇論文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王室木乃伊,這次研究對象是一條狗,以及5個年代介於距今約1900到2800年(第三中間期到羅馬時代)的無名氏。作者講得很明白,這個論文的目標不是獲得完整的基因組,只是想測試使用NGS定序,能獲得多少資訊。 […]

  2. […] 人類歷史上,古埃及占有一席之地。現代人起源於非洲,以地理而言,屬於東北非的埃及,與其東非的鄰居衣索比亞,位居非洲與亞洲的交界,幾萬年來都是古代人類遷徙的交通要道;從年代看來,古埃及文明起源於5000多年前,正式終結於約1600年前(參考:希臘羅馬時代),一共延綿了數千年。 […]

探索更多古埃及

立即訂閱以獲得更新通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