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最主要崇拜太陽,但還有其他多到數不完的神和神的變形。
太陽照亮白天,月亮則是夜空的主角,在埃及也有相關的神。
「孔蘇」是月亮之神,同時也掌管與紀錄時間,用拉丁字母可能拚作Khonsu / Khons / Chons / Khensu,埃及文寫法如下:
𓐍𓈖𓇓𓅱𓅆
孔蘇的主要祭祀中心位於中埃及的底比斯(Thebes),是阿蒙(Amum)和母特(Mut)的兒子,這個家庭合稱底比斯三聯神(triad)。
這個神話體系在〈古埃及主要神話體系簡介〉沒有介紹到,只提及原是荷米斯城(Hermopolis)八元神之一的阿蒙。到了中王國,阿蒙在底比斯成為「眾神之王」。
𓇋𓏠𓈖𓁩
在第十七王朝的統治下,底比斯脫離希克索人的外族統治,最終並擊敗他們重新統一埃及,進入新王國。隨著崇敬祂的人成為統治全國的「上下埃及之主」,阿蒙也從地方神祇一躍為全國性主神,並和太陽神拉結合而成阿蒙─拉,至高地位一直維持到希臘羅馬時代,因而被等同於宙斯/朱比特(Jupiter)。
阿蒙的配偶也經歷過一番變化。
荷米斯城八元神由代表世界原初狀態的四對男女共八位神祇組成,與阿蒙共同代表渾沌/空氣/看不見的女性(陰性)是Amunet。不過在底比斯,與阿蒙神配對的是「母特」。
𓅐𓏏𓆇𓁐
這個名字的埃及文原義就是「母親」。這位母神與地位登頂的阿蒙神連結後也成為「眾神之后」,在圖像中會戴上用於書寫其名的禿鷲,以及象徵上下埃及統一的紅白合一王冠。
其實在這個聖家庭入主前,底比斯原本的主神是蒙圖(Montu),祂是太陽炙熱破壞力量的化身,有時也被視為象徵王權的荷魯斯。第十一王朝有四位法老以祂為名——Montuhotep二世正是結束第一中間期,重新統一埃及的人,而這麼名字的意思即「蒙圖神是滿意的」。
一個神的崛起常與世俗權立更迭拖不了關係。
進入第十二王朝,新法老Amenemhat一世決定遷都至目前確切地點不明,推測在法尤姆綠洲(Fayyum)附近的Itj-tawi 。這位法老的名字義為「阿蒙神在最前」,可見其信仰和前一個統治群體已有不同。
最後再回到孔蘇。這個名字可能來自同音字「跨越(to cross)」或「旅行(to travel)」,形容祂跨越天空的旅程。古王國的金字塔文中就有祂的記錄,在〈吞噬者讚歌〉(Cannibal hymn,金字塔文的一部份)祂是一位兇猛的弒神者,幫助死去的法老抓住並吃掉其他神祇,以進入死後世界並成為神。
不過要一直到新王國,祂被視為阿蒙與母特的兒子,地位才變得顯要,尤其拉美西斯時代在卡奈克神廟的建設多集中在孔蘇的祭祀。而此時流行的死亡之書也不再包含〈吞噬者讚歌〉的段落。
作為阿蒙神的兒子,祂和同是神之子的荷魯斯也有連結,都會以鷹首人身的姿態出現。不過仔細看可以發現,孔蘇的頭飾是載著滿月光盤的新月,不同於由眼鏡蛇保護環繞的太陽。
此外,在圖像中孔蘇有時是以孩童木乃伊呈現。埃及藝術中,側馬尾是孩童的標記,但祂可不是普通的小孩,還有神專屬的彎鬍子,並配戴menat項鍊,手持象徵力量的 𓌀 和象徵穩定的 𓊽 兩符號合一再加彎鉤、連枷,結合多種王權象徵物的複合權杖。
關於menat項鍊可參見〈古埃及的牛信仰──哈索爾與阿匹斯〉、〈古埃及故事:法老與魔法師V〉
Bentresh石碑刻著一段故事,描述中亞國家Bakhtan的公主Bentresh生了怪病,派遣使節請求拉美西斯二世協助,最後祂以神像出巡的方式擊退邪靈,把公主治好。雖然這應該是後世託古之作,但可以見得孔蘇在信仰者心目中具有驅邪治病的能力。
除了底比斯,孔蘇也在其他地方受到崇拜。例如在南方亞斯文省的Kom Ombo,孔蘇被認為是鱷魚神索貝克和女神哈托爾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