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熟悉的主題在螢幕上不正確的呈現時,很容易令人煩躁。我認識一些醫療工作者,當一個程序以致命的方式執行會讓他們憤怒,資工人不悅於「防火牆」(firewall)這個字被濫用,鎖匠恥笑訓練過的高階特務以錯誤方式使用開鎖工具。這些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有時候我們都忘了,對大眾而言電影不過是娛樂,在急於指責錯誤的同時,我們也常忽略正確的細節。
讓我們來看看Stephen Sommers導演的電影《神鬼傳奇》(The Mummy,1999),並觀察電影製作人們做對了什麼,取代揭穿他們哪裡不精確。電影確實有些嚴重的史實錯誤,然而電影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劇組在埃及學家Stuart Tyson Smith博士的協助下,放入了一些正確到令人驚訝的細節,即使他們知道一般大眾不會曉得泥紙(cartonnage)和王名(cartouche)的差別(譯註:兩者英文發音相近)。為求精簡,我揀選一些這類的例子,而非考慮整部片的所有細節。

第一幕結束時,Arnold Vosloo飾演的印和闐一角被施以 Hom Dai 詛咒,和他的祭司群一起被活活做成木乃伊。由於古埃及的習俗及保密,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木乃伊製做過程,但透過木乃伊研究以及實驗考古學,也能知曉幾個主要工序。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戴著豺頭面具的防腐處理者在印和闐的祭司群身上進行的是去腦(excerebration)以及包裹。
古埃及視覺藝術中可見面具在諸如「開口」(opening of the mouth)儀式中使用,實例可見於Hildesheim(德國)Roemer-Pelizaeus博物館的晚期王朝黏土(clay)面具,抑或是Harrogate(英國)The Royal Pump Room博物館的晚期王朝泥紙面具。

印和闐身上的裹布看起來也包得很道地,在軀幹有鯡魚骨(herringbone)編織紋,而外層包裹的布條以傳統8字形纏繞身體及雙腿。在這一幕中沒有出現,但印和闐的棺材被挖出來時有說,「神聖的咒語被鑿掉了」,而使用者「不僅在此生,連死後都遭譴責」。從印和闐棺木上除掉的咒語應該是《死者之書》(the Book of the Dead)的引文,作為面對死後挑戰的指南,會畫在棺木的裡裡外外,沒有了它,死者可能會迷失在死後世界Duat。

瑞秋懷茲(Rachel Weisz)飾演的伊薇(Evelyn ‘Evy’ Carnahan)一角在開羅古物博物館的圖書室中登場。圖書室中的書架排滿精裝書及活頁夾。那些活頁夾實際上仿製了埃及探查社群(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EES)的田野報告,每個活頁夾有不同主題,例如「藝術」、「工具」。
有趣的是,這裡用的EES標誌其實是原本埃及探查基金(Egypt Exploration Fund,EEF)的標誌,只是將基金(Fund)改為社群(Society)。有鑑於電影的年代設定為1926年,用EEF標誌顯然是過時的,因為EEF已在1919年改制為EES。這就是一個小到你在螢幕上根本不會看到的細節,但美術組還是花時間做了出來。這和古埃及視覺文化呈現有趣的相似性,許多細節除了創造者之外幾乎不會有其他人看見,是為神而做的。
練習人補充:埃及探查基金(Egypt Exploration Fund,EEF)於1882由Amelia Edwards創建,目的在於鑽研、分析考古挖掘結果,並將成果資訊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組織在1919年更名為埃及探查社群(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EES),並持續出版期刊Journ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JEA)至今,是埃及學界一重要刊物。現在是一個英國官方登記有案的非營利組織,總部設於倫敦。
當主角們離開吉薩,登上船前往Hamunaptra(譯註:電影中虛構的「死者之城」),我們看到伊薇在旅途中讀著一本書,E. A. Wallis Budge於1885年出版《尼羅河居民》(The Dwellers on The Nile)。雖然他的作品在今日不受重視,1920年代的埃及學者閱讀 Budge 的作品卻是恰當的。美術組大可用隨便一本書,卻仍選用了歷史正確、角色可能閱讀的書,即使只有極少人懂箇中意義。

當鏡頭由上而下拍攝一個雕刻了混亂之神賽特的方尖碑,再帶到印和闐引領一群鼓譟的「奴隸」時,這裡用了一個絕佳的象徵手法。如同Campbell在《神鬼傳奇》(2017)的評論中提及,儘管賽特是邪惡之神的首選,卻鮮少出現在螢光幕上。有鑑於這部電影投入許多研究在其他方面,這應該是給反派角色的一個刻意也適當的背景,因為他將犯下另一起暴行。

《神鬼傳奇》(1999)與《神鬼傳奇II》(2001)中還有更多準確或至少有趣的埃及學相關細節。這兩部電影只看背景,並試想其參考依據也可以是件有趣的事。一些道具和場景的原型,尤其古埃及文本的部分,也是既驚喜又費解!
本文作者為Matt Szafran
原載於Egypt at the Manchester Museum
經版主同意由練習人翻譯
留言
在〈《神鬼傳奇》(1999)中的再現與真實〉中有 2 則留言
[…] 本文要介紹的是古埃及,更確切的說,是古王國時代的印和闐。這個名字在現代也許是因為電影而廣為人知,但在古埃及,他不僅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而且還是極少數以一介平民,最後被奉為神膜拜的凡人。 […]
[…] 長大後的伊克蘭博士,先後在美國和英國完成學業,並且持續做著研究與教學的工作。伊克蘭博士在古埃及知識的散播及普及上也是不遺餘力,著有一系列給兒童讀物,希望啟發更多孩子像她一樣愛上古埃及。除此之外,她是電視節目的常客,還擔任經典電影《神鬼傳奇》的顧問。 […]